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何处发力?前海“路线图”出炉→

深圳前海 2024-01-12


前海“双扩容”两年后

“大前海”联动港澳打造

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可以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12月21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简称《前海总规》)正式公布。《前海总规》提出,建设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包括:巩固提升现代金融、法律服务、信息服务、贸易物流等优势领域,积极开拓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携手香港推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业态的极大丰富,肇始于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前海方案》)的印发,前海获得物理空间、政策空间“双扩容”。


有经济观察人士指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以金融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往往初始投入较高而边际成本较低,属于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行业,需有较强的产业集聚才可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落实到空间形态上,前海自去年起发力“集聚区”建设,目前已形成“6+6”产业集聚格局,包括风投创投、融资租赁、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财税服务业、高端智库、人工智能、供应链、集成电路、海工装备、航运服务、国际咨询等。


“6+6”个集聚区,与《前海总规》提出将重点布局的产业一一对应,意味着前海集聚区的建设迎来了方法论和路线图。



《前海总规》也指明了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60亿元,金融、现代物流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表示,“丰富的产业业态将大大提升前海的发展能级,同时弥补香港在科技研发、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的不足,助推港方产业链与价值链能级可持续提升。”



01


以“集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





深港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

使得双方在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上

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深圳是“工业第一城”,今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占GDP比重提升至42.5%。香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90%以上,金融、财会、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水平比肩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


深圳对接香港

工业对接现代服务业

前海是关键节点


如在金融领域,前海截至去年末注册QFLP管理企业111家,其中港资企业占全市九成;QDIE管理企业51家,全市24家港资企业均落户前海;全市6家港资WFOE PFM企业也都落在前海。


在法律服务领域,“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等创新举措大大增强域外商事主体投资前海的信心。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入驻前海,前海也是广东获准开展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的唯一地区。


“锻长板”已有所成,“提能级”是下一步。


《前海总规》明确,到2025年前海将集聚港资、外资金融机构300家,涉外法律服务机构60个,境外专业人士备案执业人数达到1000人。


具体举措上,《前海总规》要求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深化深港金融融合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深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创新前海金融监管机制。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是前海着力打造的金融机构聚集地,截至11月底已签约入驻各类金融机构333家,其中港资70家、外资13家,占比近三成。


《前海总规》提到,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及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及独资或合资法人金融机构,以及符合条件的证券机构设立独资或合资法人金融机构;允许香港私人银行、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等在前海设立专营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资产管理机构在前海设立合资理财公司,依法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


今年6月,作为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大新银行深圳分行落户前海嘉里中心。


大新银行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王祖兴表示,分行选址前海,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前海不断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尤其在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使跨境金融创新得以实践,为该行拓展跨境金融业务提供极具吸引力的经营环境。


瑞银基金销售(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秀鸿也表示,“从前海合作区的成立到前海金融城的启用,前海云集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财富管理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财富管理机构的集聚为行业生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才支持。”


深圳创业氛围浓厚,科创企业众多。在孵化、培育科创项目方面,风投创投是重要的金融力量;在初创企业购置设备、升级技术、盘活存量设备等方面,融资租赁也有助于缓解资金难题。


在前海首批打造的六大集聚区中,风投创投集聚区、融资租赁集聚区赫然在列。前者,目前已引进渣打、惠理、东亚联丰等140家风投创投及国际资管机构,管理基金规模(净资产)达1800亿元;后者,已引进工银金租、国银金租、兴邦金租等租赁企业1485家,行业规模达1744亿元。




此次《前海总规》再次明确,提升金融服务深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建设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打造融资租赁集聚区。


除金融外,《前海总规》将“提高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单列一章,提到将积极发展建筑及相关工程领域服务业,便利香港工程、建筑测量、园林环境领域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打造规划设计集聚区;大力发展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打造财税服务集聚区、国际高端智库集聚区等。


何显毅建筑工程师楼地产发展顾问有限公司董事谭国治表示,香港的建设制度沿用国际惯例,是“全程服务”,即建筑师从建筑的概念设计一直落实到最后环节。内地的建设制度与服务范围比较不同,到海外提供服务时会面临一些阻碍。


“如今,香港建筑师既扩大了服务范围,又能将国际惯例带到内地,带动内地同行走出国门、走向全球。”谭国治表示,希望香港与内地在建筑领域的规则衔接以前海为起点,逐步推广到整个大湾区、推向全国,使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制度与国际全面接轨。



02


由“扩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2021年9月印发的《前海方案》

使前海合作区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

大幅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纳入了深中通道、深圳机场、

深圳港西部港区等重大交通设施

为会展和商贸物流、新型国际贸易、

海洋产业等业态提供了更可观的发展空间



比亚迪、领潮、马士基、中外运、东方嘉盛、越海、瑞茂通、中免……随着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巨头相继在前海建立供应链区域性总部或物流中心,前海已成为中国供应链服务企业的主要集聚地之一。


《前海总规》提出,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能级。发挥香港航空和海运物流优势,加快国际跨境快邮集散中心、国内航空货运库、国际物流功能区等建设,建立湾区机场中性航空货运站,打造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同时,拓展多国集拼物流模式,开展全球揽货、中转分拨等一站式业务和全路径多式联运。大力发展全球采购分销、金融结算等业务,引进国际一流航运物流企业。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供应链标准。


其中,“MCC(多国集拼)前海”模式是前海现代物流业的最重要举措之一,指境外货物经国际航线运至港口,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拆箱,并根据不同目的港,与本地货源一起重新装箱后再运送出境的一种港口物流业务,改变了进口货物绕行香港的现状。




“进口讲究的就是效率、成本,怎么快怎么来。货物进口到国内,现在一个月报一次关,付一次税,大大提升了效率。”马士基供应链总经理王文栋说。


空海联运优势叠加制度创新,《前海总规》还提到,大力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尤其在新型国际贸易平台建设方面,文件明确,将联动建设国际贸易组合港,稳妥拓展组合港覆盖范围;依托现有平台开展天然气、大豆等交易,打造大宗商品贸易集聚区;高质量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组建市场化运作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加快开展整车进出口业务;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区,推进公共海外仓建设。


“深圳是中国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跨境电商的发源地之一,有非常丰富的产业资源,也有成熟的跨境电商生态。”近日,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官宣”落户前海,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如此评价道。


数据显示,前海“扩区”两年来,跨境电商产业规模翻了3.7倍。深圳运作的6个跨境电商监管场站有3个在前海,处理跨境电商货量约占全市95%


去年,前海提出建设“跨境电商集聚区”,目前已集聚122家跨境电商企业,京东国际、拼多多、Wish等国际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均在前海设立子公司开展业务。今年1-11月,前海跨境电商在地企业进出口货值约411.67亿元,同比增长32.61%


近日,深圳首个千亿级交易平台——前海联合交易中心(QME)受到广泛关注。12月12日,QME启动进口大豆现货交易市场保税交易库业务。


“QME建立的初心就是解决当下国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诸多问题。想以大豆为试点,建设全国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关乎民生的粮食与能源品种上,持续践行完整规划的现货生态体系。”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总经理范文韬说道。



截至12月26日,前海联合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金额已达1298亿元。大豆品种尤为亮眼,年度累计成交金额近230亿元,在平台整体交易额中占比近20%



作为深圳最大的单体建筑,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也被纳入“大前海”范围。据第三方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近50场,展览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平均每4.5天就有一场展会。


从功能上看,展会使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得以展示,人流、商流、信息流得以聚合,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了高效的供需对接舞台。


《前海总规》由此明确,将有力支撑深圳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加快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建设,联动港澳引进国际知名行业展会,推动深港、深澳“一会展两地”联合办展。



03


科技助推深港合作迈向“3.0版”






“上世纪80年代的1.0版深港合作集中于加工组装领域,是产业链中游的合作;2000年后的2.0版服务业合作,包括物流、金融等,是产业链下游的合作。如今,深港正发力前端、上游环节的合作,也就是科技创新。”


在金融、会展、物流等服务业日趋成熟的当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认为,前海下一步可发力科技创新,助推深港合作迈入“3.0阶段”


曲建表示,创新链条从0-1、从1-10、从10-100分别对应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小前海”的体量只能提供科技创新服务链条中的某几个环节,“大前海”则可以容纳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两大领域的多个环节。



目前,前海已集聚科技企业9000余家,其中不乏商汤科技、思谋科技等港资背景的优质企业,拥有企业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52家


此次《前海总规》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专章列出,明确将与香港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促进技术贸易发展;支持香港数码港等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培育联动机制;加强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科技产业合作,鼓励科创企业互设总部和创新平台。


同时,前海正建设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人工智能很难独立创造价值,它的价值来源于对更多行业、产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大装置总裁杨帆表示,商汤正持续投入,在前海探索更多人工智能场景的落地应用,包括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公交等。

此外,总投资4.66亿元,由前海科创集团作为主体投资90%、商汤科技投资10%组建合资公司建设运营的“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预计2024年1月上线运行。


600平方公里海域、68公里海岸线、13个海岛、6个港口码头、5个一类口岸……坐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成为《前海总规》单独成章、重点部署的唯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前海总规》提到,将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吸引海洋领域国家级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落户,与港澳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


2023前海全球招商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蓝色智能设施和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重点港资项目落户前海,研究方向包括自主海底作业型机器人、水下柔性与软体机器人、遥操作人机协同技术等。



“深圳多个区域都发力海洋产业,而前海是有先发优势的。前海有海洋新城等长远规划,且与香港的联动非常紧密,便于通过香港吸引更多国际高端海洋人才。”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福民说道。


而在今年高交会上,“院士专家十大重大平台项目”集中亮相前海展区,展示首批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在前海的产业化落地成果,其中之一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的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产业化项目,曾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此次《前海总规》也提出,将加快海洋清洁能源综合智能化技术研究,鼓励港口推广氢能等清洁能源示范应用。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深地深海等海洋新兴产业。


此次《前海总规》也提出,将加快海洋清洁能源综合智能化技术研究,鼓励港口推广氢能等清洁能源示范应用。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深地深海等海洋新兴产业。


截至目前,前海已有注册涉海企业约3400家,集聚了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一批海洋龙头企业。


张福民注意到,前海“6+6”个集聚区中,与海洋相关的占据三席,即海工装备集聚区、航运服务集聚区与融资租赁集聚区(融资租赁一项核心业务为船舶租赁)。多个集聚区交叉呼应,前海剑指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思琦校审:吴猛编辑:四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何处发力?前海“路线图”出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